MHDD 教學
硬碟未配置於SCSI卡與SCSI硬碟則選擇第二個即可。
如果主機有配置多個硬碟則需選擇要修復哪一個,如1、3或5,選擇完後按ENTER。
選擇好欲修復的硬碟之後,在這個畫面按下「F4」鍵。
在「Remap」、「Loop the test/repair」按下Enter,將OFF改為ON,就可以查到錯誤之後立刻修復。
- Start LBA:被檢測硬盤起始扇區(默認為0)
- End LBA:被檢測硬盤結束扇區(默認為硬盤的最大扇區數值)
- Remap:壞道重映射,打開這項功能後會把被檢測硬盤中的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硬盤的GLIST表,並從硬盤的保留區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替代,所以使用該功能並不會造成硬盤總容量的減少,數據也不會丟失(前提是你沒有太多的壞道,100以下),默認為OFF關閉狀態
- Time out(sec):檢測超時時間,默認為200ms,超過這個時間就是為壞扇區
- Spindown after scan:檢測完成後關閉硬盤馬達
- Loop test/repaire:循環檢測/修復,默認關閉狀態
- Erase Delays DESTRUCT IVR:刪除等待,主要用於修復壞道(不能和Remap同時使用,修復效果要比Remap更為理想,尤其對IBM硬盤的壞道最為奏效,但要注意被修復的地方的數據是要被破壞的,因為它以255個扇區為單位低格)
檢查的過程中發現邏輯性壞軌會自動修復,如仍無法修復就可能是物理性壞軌,完成後可直接重開機,記得先要取出光碟片。
- 掃瞄過程中出現灰色:右側從向向下數第三個的顏色,當出現這個區塊時,說明硬盤讀取到這裡時比較耗時,問題不大。
- 掃瞄過程中出現綠色和褐色:說明硬盤讀取到這裡時,讀取數據異常,但還沒有到產生壞道的地步,還是可以用的,就是有些卡。
- 掃瞄過程中出現紅色:如果出現紅色的話,說明硬盤在讀取到這裡時比較吃力,說明馬上就要就要產生壞道了。最好直接把紅色表示的扇區直接隔離。經常讀取這個扇區的話,可能加快產生壞道。最好出現綠、褐和紅色時最好直接把這三個顏色的扇區都隔離了。如果硬盤出現大量的這些東西,那麼此硬盤已經半廢了,可以考慮換個新的硬盤了。
- 掃瞄過程中出現紅叉:這是已經出現壞道了,有幾個或者不多的話,可以考慮在重新分區時屏閉這幾個扇區不在讀取。有好多個話,最好直接換硬盤吧。不然到時忽然出現問題,連數據都弄不出來都有可能。
- 掃瞄過程中出現大量!或者?:判斷是否在選擇硬盤那裡選擇錯了?
MHDD 命令/指令詳解
EXIT(熱鍵Alt+X):退出到DOS。
ID:硬盤檢測,包括硬碟容量、磁頭數、扇區數、SN序列號、Firmware固件版本號、LBA數值、支持的DMA級別等。
INIT:硬碟初始化,包括Device Reset(硬碟重置)、Setting Drive Parameters(設定硬碟參數)、Recalibrate(重校準)。
ERASE:快速刪除功能,每個刪除單位等於255個磁區(數據恢復無效)。
AERASE:高級刪除功能,可以將指定扇區段內的數據逐扇區地徹底刪除(比ERASE慢,數據恢復同樣無效),每個刪除單位等於1個扇區。
HPA:硬碟尾段切除棄用功能。
NHPA:將硬碟容量恢復為真實容量。
RHPA:忽略容量剪切,顯示硬碟的真實容量。
PWD:給硬碟加USER密碼,最多32位,什麼也不輸入表示取消。被鎖的硬碟完全無法讀寫,低格、分區等一切讀寫操作都無效。 如果加密碼成功,按F2鍵後可以看到Security一項後面有紅色的ON。要注意,設置完密碼後必須關閉電源後在開機才會使密碼起作用。
UNLOCK:對硬碟解鎖。先選擇0(USER),再正確輸入密碼。注意:選擇1(Master)無法解開密碼。
DISPWD:解除密碼,先選擇0(USER),再正確輸入密碼。在用DISPWD之前必須先用UNLOCK命令解鎖。 要注意,除了用UNLOCK和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碼之外,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鎖。而且一旦將密碼遺忘(或輸入錯誤),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鎖。 如果解密碼成功,按F2鍵後可以看到Security一項後面有灰色的OFF。注意:選擇1(Master)無法解開密碼。
AAM:硬碟轉速管理。按0鍵可以關閉AAM功能,按M鍵轉速最低,按P鍵可以將轉速至最大,按+加號和-減號可以自由調整硬盤的轉速值(數值範圍從0到126), 按L鍵可以獲得噪音和轉速的中間值,按D鍵表示關閉AAM功能,按ENTER鍵表示調整結束。
MAKEBAD:人為地在某個指定區域內製造壞軌。注意,由它生成的壞軌很難修復。
RANDOMBAD:隨機地在硬盤的各個地方生成壞道,按ESC鍵停止生成。注意,由它生成的壞軌很難修復。
R(熱鍵F3):硬碟復位。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碼後,為了使密碼馬上生效,可以用此命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