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t系列

Ext 檔案系統

延伸檔案系統(英語:Extended file system,縮寫為 ext或 ext1),也譯為擴展檔案系統,一種檔案系統,於1992年4月發表,是為linux核心所做的第一個檔案系統。最早由Rémy Card所創作,採用Unix檔案系統(UFS)的元資料結構,以克服MINIX檔案系統效能不佳的問題。它是在linux上,第一個利用虛擬檔案系統實作出的檔案系統,在linux核心0.96c版中首次加入支援,最大可支援2GB的檔案系統。[1]

其後繼者為ext2與Xiafs,這兩個檔案系統同時在linux上競爭,最後是由ext2獲勝。ext2修正了ext一些被人詬病的缺點,例如i-node的不變性與檔案空間碎裂化問題。

轉自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B%B6%E4%BC%B8%E6%AA%94%E6%A1%88%E7%B3%BB%E7%B5%B1

Ext 2 檔案系統

Ext 2(second extended file system)檔案系統誕生於西元 1993 年,是為了改善既有的 Ext 檔案系統而設計的,以下是這個檔案系統的特色:

  • 沒有日誌(journaling)功能。
  • 因為沒有日誌功能,Ext 2 檔案系統比較適合用於 flash 的儲存設備或一般 USB 隨身碟。
  • 磁碟容量最大可以支援到 32 TB。
  • 單一檔案最大可以支援到 2 TB。

Ext 3 檔案系統

Ext 3 檔案系統誕生於西元 2001 年,顧名思義就是 Ext 2 的下一版,Linux 的版本從 Kernel 2.4.15 開始支援這個檔案系統,其特色如下:

  • 加入日誌功能,日誌功能是在硬碟中規劃出一個區塊,專門用於記錄資料寫入與修改的動作,如果在硬碟寫入的過程發生問題,可以藉由日誌的紀錄加速硬碟的修復,日誌的記錄方式可分為三種:
    • Journal:記錄 Metadata 與內容。
    • Ordered:只記錄 Metadata,在內容寫入磁碟之後,記錄 Metadata,此為預設選項。
    • Writeback:只記錄 Metadata,在內容寫入磁碟之前或之後,記錄 Metadata。
  • 磁碟容量最大可以支援到 32 TB。
  • 單一檔案最大可以支援到 2 TB。
  • Ext 2 的檔案格式可以直接轉換成 Ext 3,不需要經過額外備份與還原的動作。

Ext 4 檔案系統

Ext 4 檔案系統是 Ext 3 的下一版,誕生於西元 2008 年,Linux 的版本從 Kernel 2.6.19 開始支援,特色如下:

  • 支援大容量的磁碟與單一檔案:
    • 磁碟容量最大可以支援到 1 EB(1 EB = 1024 PB,1 PB = 1024 TB)。
    • 單一檔案最大可以支援到 16 TB。
  • 單一目錄最多可以存放 64,000 個子目錄(在 Ext 3 只能存放 32,000 個)。
  • 相容於 Ext 3 檔案格式,可以直接以 Ext 4 的檔案格式掛載(mount)Ext 3 檔案系統的磁碟。
  • 提供將日誌功能關閉的選項。
  • 其餘 Ext 4 新功能有:multiblock allocation、delayed allocation、journal checksum、fast fsck 等,這些都是改善 Ext 3 效率與可靠性的功能。

轉自:http://blogger.gtwang.org/2013/01/linux-ext2ext3-ext4.html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